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2020年宣布延期举办的国内宠物展已经达到3场,除了“CPF国际宠博会·2020广州国际展”暨“SAF小动物医疗设备及用品展”之外,还包括有原定于2020年2月21-23日第二届北京宠物用品展以及2020年2月6日-9日的香港宠物展。
疫情冲击线下,多地宠物店停业
据宠业家此前报道,早在1月25日,上海就联合执法关停了40家宠物店,26日南京市政府发布的通告里,要求所有宠物商店(医院)一律暂停营业。1月30日,疫情重灾区武汉市发布的防控办法里,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对于宠物店,大家应警醒要做好“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准备,疫情的到来,无疑是极大地加快店家淘汰倒闭和整合升级的步伐。
该怎么办?
员工关在老家出不来、商场不准关门、店铺没法开张……从之前大家的讨论以及近况来看,宠爱君总结出以下建议:
1.延迟开门,减少感染机率。
2.和房东沟通,降低房租。
3.和员工坦诚沟通,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延期支付工资和提成。
4.安全和消毒规范要进一步加强,作为店铺的核心优势来打造。
5.打造内功,苦练技术,提升技术水平,服务流程环节关注消费者的感受。
1
其他行业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
本周开始,大家都 陆续开工 在家办公了吧?在这里祝大家开工大吉。
不过,这两天看到很多网友在朋友圈和微博晒起了“2020第一季度规划”,真的有点扎心……
旅游行业的小伙伴,“要饭”......
影视行业的小伙伴,“要饭”......
确实,在疫情之下,很多行业都面临“寒冬”。
在@虎嗅 发起的一个投票中,很多网友都认为这次疫情会对餐饮、旅游等行业带来很大影响。
疫情之下,看到好几位做生意的老板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
这世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了。
——满腹心酸,皆在此
之前,很多专家学者在评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时,都会说这么一句冷冰冰的话:只有短期冲击,长期影响不大。短期来看,GDP增速可能也只会下降1%~2%。不必过多担忧。
——而1%~2%的增速下滑,可能就是无数企业主的毁家纾难。
专家学者们,如果无法体会经济社会中“普通人的切肤之痛”,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冷血冰冷的数字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决策层的决策。
旅游行业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
2020年春节期间,5000亿的旅游市场,彻底冻结。民宿老板说,让人最气愤的就是那些大平台,在退订过程中的蛮横和无理——
平台不是契约主体,却在没有跟客栈老板商量的前提下,强行决定免责退订。至今没有一个公告是涉及到客栈老板的损失赔付或者赔偿的,甚至只字未提。客栈的住宿订单可以免责退订,但客栈老板预约的平台保洁订单却不能退订。违约之后,还要收取违约金。
餐饮行业
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受损严重。
2020年春节期间,5000亿的餐饮零售市场,可能会腰斩。
前两天,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向媒体大吐苦水:
西贝一个月的工资,就要1.5个亿,三个月就是4~5个亿。哪个企业能储备这么多的现金流?即使贷款发工资,西贝可能也撑不过三个月。
——西贝还是幸运的,普通的餐饮店,可能连两个月都撑不下来。西贝毕竟还能贷款发工资,街边的餐饮店谁能给他们贷款?他们敢不敢贷款?
一家韩式烤肉店的老板表示,逢年过节聚会多,去年春节,25桌全开,还能翻两次台。一个春节最少能有20万的流水。今年春节前,他重装扩大了店面,提前备了15万的货,准备大干一场。
——却在年三十接到了停业通知。
年初五眼看提前准备的肉菜即将过期,他决定改做盒饭便当,以成本价给社区执勤的基层人员送盒饭。
“年前的肉菜都是高价买的,现在都是平价卖,每天都在贴钱”;
“员工都是外地的,都在封城,又不能遣返回家,还得给他们发工资,要给他们找点事做”;
“大家都很难,能帮一点是一点,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今年春节至少赔了15万,再过一两个月,我的店可能就完了。”
——这便是近日餐饮行业的缩影
1
曾经在疫情下成功自救的企业是怎么做的
看过两大行业的恐怖现状,大家是不是内心一紧呢?实际上,在17年前的非典中,还有很多企业以及它们背后的产业,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差点“挂掉”。
他们有的艰难地活了下来;有的“绝地求生”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我们来聊聊当年差点“死于非典”的那些企业,是如何自救的。
曾经倾家荡产的新东方
2003 年之前,新东方刚刚搞定 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版权之争,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通道,所有人都信心满满。
非典的迅速蔓延,无疑给了这家高速发展的企业迎面一击。一夜之间,报名人数锐减,现金流出现了 2000 万的巨大断链。最危急的时候,新东方的现金流还有一周就要断了。
俞敏洪多方奔波,除去退还的学费外,又借到了 700 万,暂时撑住了。在此期间,新东方的人心没有涣散,所有员工都没有停止办公。
那段时间,全国有很多中小培训机构倒闭了。四个月后,疫情解除,学校复课,学生蜂拥而至,被新东方养精蓄锐了很久的员工们全盘接收。
当月,俞敏洪就还清了欠款,新东方继续高速发展,当年收入没有低于 2002 年。这一年,新东方靠借钱渡过了非典时期。但这一仗,也让差一点就现金流断裂的新东方,意识到了资本介入的重要性。
被非典“逼”出来的电商生意|在17年后救了京东
2003 年,那时的京东还叫“京东多媒体”,所做的业务是 IT 产品的线下零售。非典的肆虐,让极其依赖客流量的零售业受到重创,京东多媒体也不例外。由于害怕员工感染“非典”,刘强东把京东多媒体的柜台全部关闭。
仅仅 21 天,京东亏了 800 多万,公司账面只剩下两三千万。也就是说,再过两三个月,可能公司就要死掉了......
在一次讨论中,有人“创造性”地提出,客户不能见面交易,那能不能通过互联网交易呢?
于是,京东多媒体的员工开始在网上发帖子推销光盘,逐渐打开了市场。刘强东自己也会亲自回复帖子,甚至亲自给周边的单子送货。这让京东多媒体得以借机清理亏本,打开市场。
——不得不说,当初那位提出建议的员工,真的是有先见之明
刘强东也由此对互联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在 2004 年自建独立网站“京东多媒体网站”卖产品,京东多媒体在 2007 年更名为京东商城,不再只是销售 IT 产品。
在 2013 年的京东年会上,刘强东自己也提到,“2003年,我们因为'非典'进入电子商务领域”。17 年后,刘强东不需要像当年一样,担心京东受到重创。不能出门的我们,很多事情都只能依赖电商。
当年被非典“逼”出来的电商救了当时的京东,也救了现在的京东。
携程二度被疫情“攻击”|今年还能淡定度过吗
与新东方和京东相比,携程及其背后的旅游行业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2003 年,国内游客的增速从 02 年的 11.99% 急速下滑至 -0.91%;国内旅游总花费增长率也呈负增长。很多企业出于经济压力都开始裁员......
携程的 COO 孙茂华曾公开说过,在非典期间,携程也过得非常困难。当时的携程虽然没有裁员,但所有的干部都是上半天班、拿 60% 的工资。
为什么携程没有裁员呢?当时携程创始人梁建章预测,非典会在几个月之内停止,所以公司一定要顶住,保持原来的规模。
因此,在这期间,携程还是坚持“苦练内功”,呼叫中心(客服中心)的人全部上班,磨流程和培训。
果然,几个月后,疫情结束,旅游行业引来了“报复性”增长,在家闷了几个月的人们开始外出旅游。而很多企业由于裁员、缩小规模,无法及时适应变化。携程则因当初的决策得以快速崛起。
十项承诺|Airbnb助力房东也助力自己
那么17年后,同为旅游行业的一部分——住宿,看看Airbnb的应对方式:
Airbnb首批「十项承诺」(仅条目摘录,具体细则请参阅企业官网):
1.返还湖北房东服务费:承诺返还所有湖北省房源的房东服务费。
2.资源扶持及经济补偿: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房东正式上线「爱在行动」房东志愿计划,鼓励房东积极加入这一计划当中。
3.优先帮扶「暖心房东」:承诺在疫情期间已获得「暖心房东」标签的房东将参与到「暖心房东奖励计划」。
4.赋能房东长期成长:承诺将在今年推出房东成长计划,包括:给予优质房东评选「优质房源」和「Plus房源」的优先资格,鼓励并帮助房东升级房源,用更好的服务赋能房东优化运营。
5.加强各类房东培训:承诺将扩大中国房东培训项目的触达人次和内容,涵盖城市民宿房东和乡村民宿房东,增加相关安全、卫生和运营知识,更好地帮助房东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6.奖励房东优秀事迹:承诺把房东社区放在今年业务发展计划的核心,通过年度房东大奖、月度精选房东、社区活动、中国房东激励项目等举措,利用平台的全球优势和资源,表彰此次抗疫过程中的优秀事迹,让全球用户了解爱彼迎中国房东社区。
7.延长免责取消时间:承诺即日起,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政策」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湖北省内房源订单和湖北省内房客的出行订单的「特殊情况政策」的适用时间特别延长到2020年4月1日。
8.全额配比员工捐款:承诺全额配比公司全球员工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捐款,通过非营利组织「赠与亚洲」(Give2Asia)为医护人员购买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必要物资。
9.关怀一线抗疫人员:承诺所有参与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和其他专业工作人员如因工作需要而无法完成已预定的行程,相关证明材料核实后获得免责取消保障。
10.深耕中国社区建设:承诺在疫情结束后,加码对中国市场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推广活动,鼓励更多人选择成为房东和房客,实现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曾阴差阳错吃“疫情红利”|17年后海底捞还能稳住吗
餐饮业,和旅游业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今年的肺炎爆发,好巧不巧地赶在了春节这个档口。因为不能聚餐,大批的年夜饭订单被取消,囤积的鸡鸭鱼肉也消耗不掉。
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想起了 03 年非典。2003 年非典型肺炎时期,对消费信心造成重大影响,餐饮业“冷得结冰”,严重地区的餐厅歇业率高达 70%。
海底捞也未能幸免,营业额直线下降,平时人声鼎沸的店里变得冷冷清清。
当时西安店的经理杨小丽思来想去,提出一个策略:
客人不愿来店里,那我们就送火锅上门。第一天送餐,第二天去取电磁炉。
于是,海底捞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在外卖还没有兴起的年代,送火锅上门还是个新鲜事。订餐电话很快被打爆了,凭借送火锅上门,海底捞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不仅如此,这一举措在当时还被《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给海底捞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阴差阳错间,海底捞意外吃了一波“疫情红利”。
1
国外企业如何应对疫情
宠爱君之前的推文经常会将中国的宠物行业与国外成熟市场作比较,以下就看看外国在面对疫情时如何反应: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工作场所如何避免感染
由于担心最坏的情况,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土安全部(DHS)制定了文字指南和视频供雇主使用制定了应对H1N1疫情的计划。该指南建议雇主考虑并传达其目标,例如减少员工之间的传播,保护处于与流感相关的并发症高风险中的人被感染,维持业务运营以及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其供应链中其他实体的不利影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估计,由于需要许多健康的成年人留在家中并照顾生病的家人,多达40%的劳动力可能在大流行高峰时无法工作,并建议个人应如果工作场所关闭或出现需要在家工作的情况,请采取适当的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建议,工作场所中的人应在感冒后七天或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较长的时间为准)进行家庭自我隔离。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德国企业反应如何
德国外贸和批发商协会(BGA)的外贸部门主任沃尔夫(Gerhard Wolf)认为,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供应链会彻底中断,"即便现在出现了一些延误"。他呼吁各界切勿恐慌。
德国商会的晏思则强调,目前德国企业还没有出现恐慌,局面相对平静,"大家都在制订计划,以便应对不同情况。"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全球的40%
柏林的德国经济研究所(DIW)也认为,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估疫情的经济影响。所长弗拉茨舍(Marcel Fratzscher)表示,如果中国以及全球的疫情得到有效遏制,那么经济损失将十分有限,至多是中国面临短期的生产停滞而已。
疫情长短是关键
但是,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学者甘恩(Dr. Klaus-Jürgen Gern)则警告说,要是中国工厂的停工期进一步延长,全球供应链就会受到威胁。"作为全世界的供应商,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安联保险的分析师也警告称,停工期过长将导致化工、汽车、纺织、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中断,跨国企业届时将不得不匆忙寻找替代品,甚至被迫减产、停产。
1
结语
从 2003 到 2020 ,病毒危险依旧。
从宠物行业到餐饮、旅游等行业,基本策略是“顶住”+“转变”。
从国内到国外,我们可以借鉴的是有法可依以及迅速响应&遏制。
当年那场半年的阻击战,并不是人类战胜了SARS,而是SARS放过了人类。当年纷纷倒闭的中小微企业,也成为了前车之鉴。
如今困难依旧,但科技和商业模式的进步,让企业有了更多生存的余地。疫情扩散的当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希望企业思考,自己如何能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不仅能“活下去”,还要“更好地活下去”。
面对聪明有责任心的企业,相信消费者们也不会拒绝与其互惠互利。
——毕竟,谁不想双赢呢?